888集团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科科研 >> 科研动态 >> 正文
888集团网站院长肖文教授接受《中国贸易报》采访: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紧扣创新和开放
发布时间:2019-05-20 发布者:

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13日召开会议,审议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会议指出,长三角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全国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具有极大的区域带动和示范作用,要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带动整个长江经济带和华东地区发展,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区域集群。

长三角一体化上升到国家战略具有重大意义

长三角一体化经历了很多年努力,现在被提到了更高的战略位置。“早在2003年,在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的主导下,浙江、江苏和上海一体化的多层合作体制机制开始成型,此后国家层面于2008年、2010年和2016年相继出台《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2011-2020)》《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等文件,有力地促进了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国贸促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肖文接受《中国贸易报》记者采访时介绍说, 2018年11月5日,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将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着力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这进一步提高了长三角一体化的战略定位。

在肖文看来,长三角一体化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在要求,有利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从国内的角度来看,中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时代,依靠高要素投入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亟待变革,经济增长动力亟待转型。长三角一体化一方面能够促进包括资本要素、劳动力要素在区域内的有效流动,削弱要素流动壁垒,提高资源集约利用水平,以此降低企业成本,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增强企业,特别是制造业企业的比较优势;另一方面,有助于深化产业分工,实现长三角各省市优势互补,进而形成经济增长“新引擎”,可以说,长三角一体化是区域经济协调与错位发展的必然选择。

“从国际的角度来看,世界宏观经济下行,国际贸易不确定性增强。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中国迫切需要重塑产业和贸易生态,保持和提升国际竞争力。长三角一体化的目标是打造世界顶级城市群,有助于形成长三角区域对国际人才的‘新引力’,有助于中国迈进全球价值链的‘新高度’,开启中国经济体系参与国际分工的‘新征程’。”肖文说。

“长三角一体化是国家战略,推动区域协同创新、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战略建设的重要内容。长三角地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区域协同创新。”肖文认为,从协同创新的角度看,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要破除要素流动特别是人才流动的壁垒,人才跨区域的合作交流是区域协同创新的关键。有必要推动消除长三角地区包括诸如职称认定、省外就医、社会保障、子女教育等制约人才流动的壁垒;二是要建设区域一体化合作平台,提高区域合作的便利化程度,可以推广如“最多跑一次”等这样的成熟经验,建立地区行政合作机制,为企业跨区域协同创新减少阻碍;三是要着重推进地区重点产业在研发、生产、市场等环节的合作一体化,强化区域研究机构和产业的有机联动,降低协同创新企业的投入成本,提高协同创新企业的销售利润,建立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长效协同创新机制。

优化产业布局扩大开放促进一体化

肖文认为,长三角一体化建设应紧密围绕“创新”和“开放”两条主线展开。

要注重对新兴产业的培育,进而推动长三角科创等特色产业链的建设,提高区域产业竞争力。与此同时,协同好“三省一市”的生产关系,以各地区现有优势产业为基础,实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形成多圈层、多组团、多中心的城镇格局。

要优化产业布局,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新旧增长动能转化。无论是集聚大量金融服务的纽约城市群,还是以制造业为核心的东京城市群,其发展历程都伴随政府因地制宜的产业政策规划。应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逐步淘汰长三角区域内部分落后行业产业,化解过剩产能,促进生产要素资源向新兴行业流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要深化地区对外开放水平,积极参与国际分工,提高区域产业国际竞争力,与其他重大战略规划如上海自贸试验区等开放战略充分对接并形成共振,各项政策相互配合,共同推进长三角地区国际化进程,提高区域经济国际竞争力。

要补齐交通短板,促进人力资源流动和运输系统高效衔接。加快长三角地区城市地铁、市域铁路、绕城高速和连接周边县域的城际铁路建设,提升长三角经济地区集聚辐射能力。


原文链接:http://www.chinatradenews.com.cn/epaper/content/2019-05/16/content_60002.htm?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学校地址:浙江省宁波市钱湖南路1号
Copyright@ 2024 Welcometo欢迎光临888集团(中国区)唯一官方网站 浙ICP备06028382号